光达美术馆-ag真人国际官网

研究
research

德朗绘画的方法探究赵军 / 2017年07月23日


“自己往往就是自己的掘墓人”,德朗既是现代艺术的开创者,也是现代艺术危机的最早觉悟者和反思者。在德朗离开现代派后,一头扎进传统的经典艺术中,另一头直接返归事物本身,回到视觉,以期双向推进,去“寻找绘画中遗失的秘密。”


德朗曾说过:“形象与实物对象的转换是对着原物创作的一个结果,它令我们辨识风格,是所有天才创造者的基础。”


现代派与传统艺术的决裂,首先就是摆脱自然事物的束缚。而德朗却认为“对着原物创作”进行“形象与实物对象的转换”,是“所有天才创造者的基础。”因为,“原物”维系着艺术与自然之间源初发生创造性转化的一切可能,也是维系绘画作为一个连续体的基石。而真正的难度还在于如何在形象与原物之间实现转换。


写实绘画的原则强调的是形象与原物之间的“符合”,而德朗强调的是“转换”。“转换”不同于“符合”。“符合”是一种静态的抄袭与模仿,它的最高境界是要实现罗斯金所说的完全自然主义的“透明”风格。而“转换”是一种形与物,象与像之间的从内而外的融通与转化,这里牵涉着形象、事物和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莱科的灌木丛》

安德烈·德朗

布面油画

54cm×65cm

1928

光达美术馆


如何实现这种“转换”。在西方传统的形而上学逻辑中,如果说“形象”对应着内在主体的心象,那么“原物”则对应着外在于主体的物,要实现这种转换,就意味着要打破主客二元对立的状态,使两者融合汇通,正如德朗所言,就是要让“我”能“渗透进事物生命的存在中去”,让物与人合一。


怎么渗透?德朗的方法首先就是“回到事物本身”。“回到事物本身”,就是“回到视觉”,回到不带成见的“现象学式的看”,让人和事物之间进入一种纯粹直观的状态。其次,这种纯粹直观的方式不是现成的,而是在一场追问式的描绘过程中获得的。在不断质疑和追问事物“是否就是这样”的描绘过程中,实现物我共在的纯一状态,就如让“我”能“渗透进事物生命的存在中去”成为可能。不过渗透进去还不够,还需“还原”出来。


《有鱼的静物》

安德烈·德朗

布面油画

38cm×55cm

1939

光达美术馆


要实现这种“还原”,一方面切近事物,另一方面德朗觉得还得返归传统,去找寻“转换”的逻辑与密钥。在事物与传统之间相互“转换”之中隐藏着开启艺术本质的逻辑与密钥。他回到卢浮宫全方位研究传统的欧洲艺术,“逐渐在作品中消解个体的自我(主体性表现),转而向各个时代作品里的‘我’、向过去所有画家集体的‘我’、甚至是向绘画里潜在的‘我’看起。”以不断消解自我的方法来重构“我”。在这个不断消解自我又重构自我的状态下,“转换”在一种消解自我主体性表现与艺术本质的历史性的当下显现之间重建了可以沟通的桥梁,使这种“转换”呈现为一种综合性的总体表现——“所有经验、所有知识,都必须被同化、被消化,是所有经肉体过滤过的质素的总体迸射。”


德朗绘画的方法从“对着原物创作”实现“形象与实物对象的转换”,到返归传统去双向发力,寻求那条遗失隐秘的法则,以不断消解自我表现的方法来重构“我”,最终通过整体身心的陶融,消化后总体的迸射,建构出一条连接传统与现代,瞬间与永恒、特殊与普遍、现实与绝对的可能性的绘画道路。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