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达美术馆-ag真人国际官网

研究
research

艺术作品分享 | 洪水光达美术馆 / 2021年03月15日

在中西方文化中,水有着相似的象征与隐喻。在中国文化里,“水是生命之源”、“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体现了水涵养生命与毁灭的两重特性。在圣经中,水也象征着创造与毁灭。《创世纪》中,水在创世之处有着重要作用,而后来又有洪水灭世与诺亚方舟的故事。根据气象学研究,远古人类中曾有过一个洪水泛滥的时代。这大概是为什么很多国家都有着洪水神话的缘故。而各种版本的洪水神话基本遵循着一个相似的模式:神明降下一场洪水作为对人类罪恶的惩罚。这体现了原始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并由此发展出对神明的敬畏与崇拜。今天就与大家分享一幅15世纪描绘诺亚方舟中洪水的湿壁画,怀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期待洪灾早日结束。


洪水

保罗·乌切罗

湿壁画

215cm x 510cm

1447-1448


保罗·乌切洛(1397-1475),原名保罗·迪·多诺(paolo di dono),15世纪意大利画家。生活于中世纪末期和文艺复兴初期,乌切罗的作品相应地也呈现出跨时代的特征:他将晚期哥特式和透视法这两种不同的艺术潮流融合在了一起。最著名的作品就是描绘圣罗马诺之战的三联画。


圣罗马诺之战

保罗·乌切罗

木板蛋彩

320cm x 182cm

1438-1440


乌切洛四十九岁那年,被委托绘制福音圣母教堂﹝santa maria novella﹞的绿色回廊壁画:描绘《创世纪》中上帝创造万物和人类、亚当夏娃,诺亚方舟以及大洪水等11个故事。《洪水》这幅壁画的最大特色是乌切罗成功地将两个故事,两个连续发展的情节,集中表现在一个画面中,左边描绘洪水的泛滥,右边表现洪水的退落。两者并陈,看起来却能适得其所,并无矛盾之处。

同一幅画面上,诺亚这个人物就出现了两次,一个在船上,一个在地上。这种表现方式,在十四世纪和十五世纪绘画中是很平常的,但是乌切罗在这幅画中运用消失点的方式却是一大突破。画面中两只方舟以透视图方式会合在背景上,好像一只漏斗般把突然降临在人们身上的暴风雨,猛然地投射在前景上。右侧男人高大的身影,则茫然不动地伫立在这场悲剧的画面中央(有学者认为这是以柯西莫·德·美第奇为原型的形象)。


《局部》第三季截图


为了将透视法实现为戏剧性,也为了戏剧性实现为透视,画家同时想象广角镜效果和洪水到来的景象。前景右,直立男子的半侧影朝向画外。前景左,蹲坐男孩的全侧影也朝向画外,中间女孩正背影,稍露侧脸,朝向画幅的纵深——这三个位置、向度,稳定了半圆型内部的放射性张力,其他人物的纷乱姿态就能塞进其中的空隙,实现了乌切洛的想象——广角镜的放射形图像。但是左右红墙控制了纷乱,两道笔直的斜线既朝内纵深,直到远处的海面和乌云,又从纵深,迎向观众。文艺复兴壁画家遭遇无数半圆形的拱顶,这幅壁画绝妙的构图受制于半圆型,又绝佳的利用了这个限制,在此向我们戏剧性的展现了远古时代洪水的场景。


参考资料:《局部》第三季第六集,陈丹青,2020。jean louis schefer,paolo uccello, le déluge,p.o.l éditeur, paris, 1999.


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