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达美术馆-ag真人国际官网

研究
research

即物即画——论莫兰迪的静物画(节选自《物画论》)蔡枫 / 2018年06月21日


莫兰迪

布面油画

35.5×40.5cm

1960年

博洛尼亚美术馆藏



1920年起,莫兰迪的艺术就与塞尚的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莫兰迪觉得静物画的描绘可以发展一种绘画的新的知性和感性。直观照面中感性形式的组织与拣选,透过色调与色阶的精微凝练的调整,能创造出一种真正属于绘画的新的表现。


当然,莫兰迪的静物画除了上述所说的非现实性特征之外——也就是并非简单的感性直观以外,更为重要的是他静物画中那些纯粹绘画形式上的有意义的关性。


莫兰迪

即画即物:


“那个画一排瓶子的意大利画家”4 ,当人们谈起莫兰迪的时候,总会这么说,这种直截了当的说法当然无法涉及莫兰迪艺术的深处,然而却十分直观地描述了莫兰迪艺术的面貌性。莫兰迪一生所画的主题几乎离不开那些瓶子、壶子、盒子以及杯盘罐碗。这些日常生活中无足轻重的物品在他的油画、版画、水彩和素描里被呈现为举足轻重的艺术。莫兰迪为何能把这些普普通通的事物化为神奇?又为何能在这种有限的题材中创造不流于枯燥无味的作品?这种卓越的才能的确值得人们去研究。


在艺术领域中,一个艺术家可以从一个单一的想法去做他喜欢的艺术,也可以用多种表现手法去展示他的风格,莫兰迪显然属于前者,因为他的艺术本质上是一种纯粹的绘画,一种从有限中寻求无限变化创新的艺术。




莫兰迪工作室

正如郎培多·维塔里所说,“一个持续更新只是极少数人所能做到的,一个艺术家的创作不隐含于一种疲惫,不流于一种无奈的重复,这是很少见的1”。从 1920年开始,莫兰迪的创作就很少离开静物画的主题,这些为数不多的静物画伴随着他长达四十五年的艺术生涯,他对静物画的热爱和执着,被评论界誉为“探行者”。


黑格尔说:“假如一个人能看当前,即显而易见的差别,比如,能区别蚊子与一只骆驼,我们不会说这个有了不起的聪明,同样,另一方面,一 个人能比较两个相似的东西,如橡树和槐树或寺院和教堂,而知其相似,我们也不能说他有很高的比较能力,我们所要求的,是能看出异中同,同中异。2 这种“同中异”“异中同”的微妙辨析和追究是画家特有的工作,尤其是对于那些被称为画家中的画家的人来说更是此。莫兰迪对事物复杂性和微妙的把握得力于他长期极端对眼睛的训练,歌德过:“真正要达到纯 熟的只有一门艺术,那就是极端的眼睛的训练。”3 长期的“眼法”训练和对熟悉亲切的绘画主题的沉思和冥想,培养了画家的敏感性和把握事物对象超凡脱俗的能力。对事物差异的分辨和理解,是与耗费巨大精力的工作分不开的。




莫兰迪

布面油画

35.5×45.5cm

1951年

私人收藏



莫兰迪意识到他对事物同与异探寻的重要性,以及这种体裁限制所带来的重复性他力图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和方式,他说:“克服题材局限所造成的危险必须有可行的方法:我想我通过投入更多的时间来避免这个危险,我还想要把我每一幅画都当作另一幅画,或另几幅围绕着少许主题的画的变体来处理。5 ”重要的是如何把握事物以及对事物的正确看法,协调并统一这种差异性是考验一个真正画家的试金石。艺术真正的困难就是对个别事物的把握,画家必须费大力气使自己从概念化的东西中摆脱出来,需要在实践中反复训练,把事物对象仔细观察,才能发现它们的微细特征。然后把对象的各种因素拢集起来,不辞辛劳地对那些对象加以深入研究,才能真正地把对象描绘出来。




《雪景》

莫兰迪

布面油画

35×45cm

1962年

私人收藏




在绘画实践中,我们常有这样的体会,对一个景色的描绘,黑夜中整体的造型总比白昼中紊乱的结构更容易被视觉抓住。当然,“黑夜和白雪”所产生的简化并不能真正等同于综合性理解的简明。同样,雪景中的景物也同样具备这样的视觉整体感。从莫兰迪1962年所画的《雪景》来看,这种感性的纯粹性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在他晚期的作品中,直观中的物体和 空间环境的各种因素综合起来,由此获得一种简约明晰、丰满微妙、朴素含 蓄的表达。他把事物可感的现象与绘画可视的形式协调并融合起来。那些瓶瓶罐罐等物体如同不同乐器的音阶,他的画笔如指挥棒一样演奏着准确和谐的旋律。正如莫兰迪同时代的艺评家阿登哥·索菲奇所言:“在可见的现实成分中,非对其因时因地的偶然之变作无所谓花巧的描绘,而是画色、线、 形服从于整体和谐的信条,像一个和弦之美。”卢尼·麦兰尼在一篇评论文章中曾把音乐和莫兰迪的绘画做了一个对比,从而表明了两者之间的相似性,事实上,“莫兰迪的作品是受一个基本主题支配的,正如音乐中,根据 一个确定的内在隐含的顺序而产生变化,是随着时间的发展而逐步实现的。 在基本的主题画面中,包裹并融合着许许多多不同层面的东西。最终形成一个统一体而呈现在我们面前,这就像随着季节更替而逐渐成熟的果实,它们的精华包裹在了最后结出的果实里面”。莫兰迪晚期的静物画是一种视觉性的音乐,而这种富有音乐感的绘画是某种感性的韵律和内在精神的统一性,即是通过双重折射的水晶体来感受的。




莫兰迪

布面油画

35.5×45.5cm

1951年

私人收藏



莫兰迪晚期的绘画空间呈现出一种更为纯粹的感性,它随着物的聚集变化,而不断发生,事物与绘画的关系如同光线与尘埃同时显现,它让我们意识到时间的流动性和空间的永恒性,并以真诚与单纯来感 受和汲取现实中诗意的东西。物我在一种灵修般虔诚的沟通中达到了内部存在的合一。


静物画从它的成熟期至今已经过去四百多年了。在持久的类型学的道路中,物与画的关系经历了多少变化。按柏拉图的教示:就拿同一的东西去看事物,什么是静物画经历延续的演变之后不变的东西呢?或从另一个角度来发问,在当今物与画、自然与艺术之间与古老的经典关系正在消失之时,什么是在现当代艺术中仍然吸引人仍具有意义的呢?



莫兰迪

布面油画

25×45cm

1963年

私人收藏




概括来说:

第一,静物画的感性直观,以其全部感性的丰富性以及居留于事物显现中的有意味的自身显现。在这里,好像围绕着我们的感性世界,在一种不需词语的语言中找到表达,伽达默尔曾称此为“不言之象”。无言性正是静物画的说话方式。

第二,静物画中的事物不是从物理世界中随意挑选出来的。与其他绘画主题相对,布置安排本身,就归属于静物画的本质。由此预告了现代绘画的创作自由。

第三,塞尚之后静物画的感性的组织所构成统一体的形式,只有形状与色彩的关系代替了传统物与画的模仿,成为一种视觉的音乐,即纯粹艺术。

第四,静物画作为纯粹艺术,物与画的共同结构,体现着世界的深刻秩序,以及人的精神秩序的永久渴望。

第五,静物画作为无言之象,显示纯粹艺术的本质。 在当今技术主义世界图像化的时代,被功利主义的知觉所毁灭的物的世界,反映在当代艺术中,就是物与画之间的传统关系的决裂和消逝。物的异 化与绘画的终结已成为事实。如何走出这个危机,重新建构物与人的关系?

在此,静物画作为物与画之间的诗性关系,即物的内部存在与人的内部存在的沟通关联的统一体,以及“不言之象”的表达方式,暗合海德格尔针对技术主义的世界黑夜时期所提出的“倾听道说”、“人诗意的栖居”。


静物画由物至画,即画即物,与物为春,和光同尘,静物画在今天比任何历史时期更显示其不可替代的意义。





注释 :

[1]《回到视觉——具象表现绘画文献》译自《莫兰迪》玛卓达出版社,1987年。

[2] []黑格尔:《小逻辑》贺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

[3] []歌德:《歌德谈话录》朱光潜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

[4] 何政广主编《莫兰迪》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

[5]《回到视觉——具象表现绘画文献》译自《莫兰迪》玛卓达出版社,1987年。


网站地图